[大吉手作] 簡單到你不信的洋蔥染跟傳統的薯榔染、藍染技術


植物染是人類的智慧。

上月在台東採訪布農族,才知道「薯榔」染布的事,生活智慧是薯榔不可以吃,但有防潮、防蟲功能,早期的漁夫也會購入薯榔染漁網,不是為了美麗,而是因為它的紅色汁液含有豐富的丹寧酸(固定劑)加上帶有黏液,可以令麻線的纖維變得堅韌,後來有了尼龍才被人遺忘它的好。

薯榔染
染色時,先將大夥薯榔外皮削去,再切成細條狀,放入木臼中敲打成汁,最後將麻線放入,便可染色。

薯榔是藤本植物,我們在市面見到的通常都是「一舊舊」。
這就是薯榔染出來的作品。
Savi 媽媽好巧手
地址︰台東縣海端鄉崁頂村2鄰中福SaVi工作室網址︰崁頂部落-馬提亞の店
(因為Savi沒有facebook page或網站,因此可以找以上馬提亞的店,他們都是同一個部落,家就在對面。)
-----------------------------------_
又在上上個月,熊木由台北騎摩托車帶我去三峽老街,在走走逛逛之間,遇上了三峽藍染工作坊,去年跟先生到訪過台南菁寮的墨林文物館-藍染熊手作坊,一直喜歡藍染,當時因為時間問題,沒有親手製作藍染作品。今次難得遇上一問之下,4時進場,老師願意已1小時為限教我完成作品。大約一米乘一米的手帕布,一對一的教授,竟然只是台幣250!

藍染
1.採割大菁葉
2.生葉浸泡釋出藍色素。
3.拿出腐葉。
4.添加石灰石灰水與水溶性藍色素攪拌、 氧化轉化成不溶藍色素。
5.沉澱及去除上層水份
6.最後製成泥膏狀、不溶性藍靛染料
7.不溶性藍靛 + 木灰鹼液 + 營養劑(如糖蜜、麥芽糖、麥皮)。
8.大約2-3週逐漸發酵還原。
9.製成染液:上層浮現藍色泡沫,攪伴成黃綠色。
我們這些城市小孩,1小時裡其實只是負責把胚布放入最難製作的藍靛液
(未染過之布,香港人常就麻布,其實棉也可以,只要是未染過的都是胚布)

浸泡前就是用橡皮圈「紮」出圖案,用木夾也可以,如何製作圖案都是技術!
大約每浸5分鐘就翻一下被紮實的地方,好讓它也染成藍色。30至45分鐘可以拆橡皮圈。
重點︰不要沖水,因為藍色未完全上色,很易糊了圖案。
待吹乾約15分鐘,便成功了!超開心的。
地址︰新北市三峽區中山路20巷3號網址︰三峽藍染工作坊

台南的菁寮因「大菁」而命名,1624年至1662年間荷蘭統治台灣,引進小菁種子,種於曾文溪口水源充足陽光普照的河覆地上,以供應染布之用,後來因為台灣小菁有名,由南向北發展,所以後來三峽也大量種植藍染用的原材料小菁葉。果然我第一次誤打誤撞就探訪了最早的台灣藍染發源地!

 文物館的里長夫人洪小姐
(當時我根本不知道甚麼是里長)其實是藍染高手!
一直為我介紹藍染的製法。
這就是藍染的染料了。 
大菁葉子
高手跟我後來染的,明顯有實力的距離,haha~
地址︰後壁區墨林里217號(菁寮無米樂社區)網址︰墨林文物館
-----------------------------

如今植物染又再次被重視。在手作界大家開始找胚布,染染染~ 既然大師出馬的薯榔染、藍染需要年月技術發展,那就隨便在家試下用廚餘啦~ 聽就洋蔥可染布,不如試下啦。

洋蔥染
只要皮,沒技巧,一直浸。
一個洋蔥的皮泡水(我用了冷水),也找來重物把布壓入水中。
胚布中我用了橡皮圈紮實中間,成功造出一個沒有被染成的O。
泡了一天,我個人覺得是成功的,但愈多洋蔥皮,
水分比例更好,橙色就愈深,大家不妨試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