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坂部落 Maljeveq 五年祭 - 我們去看展覽

「時間」五年一祭的 Maljeveq (五年祭),是排灣族最重要祭典之一。這也是根據日治時期日本民俗人類學家宮本延人認為該祭儀傳統上為5年舉行1次,故稱為五年祭。近代族人對於「ljeveq」一詞的探討,認為Maljeveq原意是「要舉行神靈與祖靈的祭儀」,因此也有人將此稱為「人神盟約祭」。 2023年10月21-25日是 土坂 Maljeveq (五年祭)是祭典時間,我跟水共也會參加祭典,但在此之前,先記錄我們9月16日的到訪:)

五年祭參訪資料:達仁鄉公所



2023年9月初我跟水共開著露營車到台東池上,在BIKE De Koffie 看到一張藍色Poster上面寫著「土坂時間」,「時間」這兩字總能吸引我,如果從池上、關山看完 #漂流197 後,走南迴回台南好像可以去看看這個在達仁鄉原住民部落 - 土坂。 仁鄉其實是位於南迴線最南端,如果從台東走台9線到屏東,會先經過太麻里、金崙、多良這三個沿海火車站,才會跟不起眼的「瀧溪站」擦身面過。到訪土坂,便要在多良火車站之後,在還沒經過瀧溪火車站前,轉入大溪土坂產業道路,雖然是產業道路但是路況沿路都很好。而達仁鄉由北至南,其有六個原住民村,分別是:台坂村、土坂村、新化村、安朔村、森永村、南田村。主要族群是排灣族,在歷史/地理上,被稱為「東排灣」。
「土坂時間」

我被海報中的「土坂時間」吸引,「土坂時間」不是一間店名,現在不管是城市或偏鄉社區活動,資源及分工分配都會由不同單位一起合作、主辦多是政府單位,而協辦則有很多單位。有時單看海報或單一的Fb Page並不容易理解整個活動的來由,但無論如何,我跟水共說: 就開車看看吧!是展覽,在部落中有七個地方周未會開放。


2023年9月15 晚上約十時,我們其實有開著 Vantel 的露營車上來看看,想說會不會看到還在準備的工作人員,然後可以借個停車位置睡一晚,到了早早早上便參加展覽解說,後來,土坂好安靜,連警察局也沒有人,最後我們又回到平地找可以停睡的地方,那時已經02:00 : )。
( *網絡世界,甚麼人也有,還是補底一下: 車宿/車泊「不要擅自隨便停靠在任何私人土地、部落,禮儀、守法、人生安全、別人人生安全很重要。」)

9月16日,我們早上十時多才開車出發直奔到土坂部落,當時的資訊並不多,但我們有看到 Facebook Page: 土坂時間 的佈展照片,所以開車進入部落後,便找找佈展照片中的建築,第一個發現的展區是: Talem 卡路風 ,卡路風工坊的主理人是藍保.卡路風(Lanpaw Kalijuvung)~ 
主理人不在展區,但我們想不就是開放式展區嗎? 鄰居可愛小孩看到我們一直說: 老闆不在嗎?老闆不在呀!老闆呢? 還對著門外說: 老闆有客人呀~ 後來鄰居叔叔說: 我們去參加喜宴呀!

我們當時還想:部落的喜宴,一定是全部落的人也會去吧!難怪主理人不在,但這也沒有減少我們對土坂的興趣。
( 後來查看到主理人aka 謝藍保的fb , 當日好像去了參加 「跨部落論壇」)

    「去年我完完全全認識了我自己,我不適合接待客人,也不大適合接待貴賓,因為這貴賓如果行為舉止不是很好,我沒有辦法忍耐,但是我如果今天是在做我喜歡的一件事情時,我透過行銷販賣有經濟基礎,我找到可以做的東西,我不用忍耐,我從導覽的經驗中去學習。」藍保談到了在追求認同的道路上,是該開始面對自我與土坂外部的關係。 
現在部落導覽全部是由土坂社區發展協會來營運,在遊程安排上,也和土坂村內的金宿民宿合作,此外,協會所在地也有了一個與卡路風工坊一樣的廚房。這樣一來,在部落中,當家園廚房與部落教室遍地開花時,也就符合Talem的精神,而從部落長遠的發展來看,部落內的文化讓自己人與外面的人有更多的選擇時,便是一個正確、正向的發展。  
以上是出自於2021年 ,謝子涵的 《「Talem」是排灣族語的種植,也是「卡路風工坊」不斷循環的圓夢種子






 Talem 卡路風,是指「種植」,展品都是關於小米,第一次認識到原來小米有這麼多種類!我們第一站遇上 Talem 應該也是Talem在幫我們「播種」吧~,Talem的鄰居家門口掛著獸皮、也有長椅,鄰居忘著去喝喜酒也招呼我們坐坐長椅,我們就這樣坐在長椅吃著蘋果、煮煮咖啡,感受「土坂時間」,然後就遇上導賞解說的朋友,同時獲得活動地圖明信片一張:)就這樣我們又跟著地圖去下一站。




sapari(撒巴里)文化工藝室

2021年 邸 Tai Dang - 創生基地 及有關團隊拍攝了一段 sapari 撒巴里文化藝術工作室主理人的威光與太太京穎的片段,到訪之前可以用影片了解 sapari 撒巴里文化藝術工作室 :【我是片段






十分榮幸,當日我威光(Ljuwa tzudjui)木雕師親自為我們兩個解說,「sapari 撒巴里」工作室創辦人其實是父親朱財寶木雕大師,朱大師於2011年主懷安息後,師承父親的威光及弟弟威龍才回到部落接手。現在於土坂天主堂內的三位一體木雕,正是出自朱大師之手,此作品甚至受到梵蒂岡認同,將作品拍攝成紀念明信片。威光木雕師:「我在台北知名飯店技師,公司其實對我很好,主管都看到我的手藝,甚至讓給我空創作,疫情時,旅遊業不好,我想回來部落好好創作。」威光木雕師非常細心地為我們解說他的作品概念,聊天時夾雜了台北工作經驗得來對作品介紹的有條有理,又不失原住民風格的語調,對於我這個旅居台灣的香港人來說,非常感到威光生生對於父親的敬愛,也同時小心地認真地對待每一位來參觀的人們,讓我們一起期待更自由奔放的作品:)




是非常可愛的青少年(姐姐喜歡~),從 sapari 撒巴里同一條街上,有一群有點緬靦的少男少女,展板、場地都做得很好,非常用心地每一一張跟我們解說,甚麼是土坂部落青年歌謠,因為土坂部落只有小學,沒有中學,而最近的大學是臺東大學在75.2公里之外,單車直接開車也需1小時30分鐘,還要上山下山,因此跟我們解說的團員,大部份都是從外縣市回來的,比較近的是高雄、甚至有從台北回來的。成長在香港的我,沒法想像的「遠」,不是香港仔到中大上學的距離感,而是語言,離開了母語環境,在城市中跟部落中長大的不同體驗,再以母語唱出心聲或父母祖先的歌謠是怎樣實踐跟傳承呢? 這些都是我想了解的,當然又很榮幸可以即場聽到其中可愛的團員即場獻場,天呀~真的會被感動。








2015年旅居台灣前,在2009年我以香港記者身份跟著 #台灣好基金會 來台東Media Trip踩線,當時有一星期有一班來台東、一班回香港的直航飛機,也因此開展了我對台東的認識,疫情這三年因著水共的關係,常從台南開車走南迴去花蓮,偶然開拓了台東山海的旅行,甚至租露營車邊走邊睡,這種走入部落的認識、了解文化之旅,算是第一次親自到訪,沒有參加旅行團也沒有受邀,反而在開展的初期見證著部落各單位打開門戶,迎接外人來訪,這件事不容易,我認知中不少部落的文化都被過去十年漢人定型,而部落被視為異國文化來消費,更讓我感到不適,但同時要兼顧生活、保有歷史文化、又要跟時代接軌,實在很難。

現階段,還是得靠政府大量的介入幫助、協助,來填補城鄉,不同種族、原住民的差異,在連接又不被誰同化之間,即使在台南、市跟偏鄉在「旅遊文化」之間的差距、差異如何收窄或突出其特式就非常困難,但有一件事每人都可行就是: 放下獵奇、高低的心態,來參觀、尊重、認識同在這宇宙,而又有所不同的生活背景的人們,好讓我再次被提醒「生活有選擇」,祝福 土坂部落,謝謝你們為我跟水共開了一這道門。











參考:

1.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碩士班碩士論文」
東排灣巫文化的延續與變遷: 以土坂村Patjalinuk 頭目家族為例 林秀蘭 ,2015
2. 臺東縣排灣族祭儀普查建檔及 Maljeveq(五年祭)調查研究計畫 編印者:臺東縣政府文化暨觀光處,2010
3. 包家親|marekakakaka a lja patjaljinuk 2023
4. 國家文化資產網 2009










留言